春節(jié)是中國的傳統(tǒng)佳節(jié),也是團聚、交流和慶祝的時刻,很多人會選擇飲酒來慶祝,關于飲酒那些事兒你都知道嗎?
一、長期飲酒的危害
生活中總聽到大飲傷身,小酌怡情的說法,加之深厚的酒文化,很多人誤以為適量飲酒對健康有益。實際上飲酒多少都是有害的,因為酒精是一種有害物質。
數(shù)據(jù)顯示:a1dh2RS671和Ada1b241229984,這兩個基因遺傳變異在東亞人群中非常常見,其遺傳變異會影響酒精代謝酶的功能,從而影響酒精耐受性和酒精攝入量。而在中國人群中普遍缺乏乙醛代謝酶,導致乙醛在體內堆積的時間長,這也是國人酒后臉紅者居多的原因?;谶@些發(fā)現(xiàn),研究者給出了明確的建議,為了健康,應遠離酒精。對于酒精攝入根本無安全可言。
長期飲酒首要損害的就是我們的肝臟,每一口酒都是對肝臟的重大打擊。
第一階段是脂肪肝,這時是可逆的,脂肪肝是重要的危險信號,及時戒酒還來得及。
第二階段是酒精性肝炎,中國人至少一半人酒精代謝能力不足,一次嚴重的醉酒就相當于得了一次肝炎。
第三階段是長期飲酒3-5年后,出現(xiàn)肝纖維化并逐漸變?yōu)楦斡不?。此時如果再不重視,肝臟惡性腫瘤也就不遠了。
二、飲酒有害的原因
酒精在體內的分解和代謝主要依賴于肝臟的酶系統(tǒng),具體來說是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作用。當酒精進入體內后,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會將酒精分解為乙醛,然后乙醛脫氫酶再將乙醛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。
在這個過程中,會產生大量的能量,這也是酒精被身體利用的方式之一。此外,腎臟在排除酒精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腎臟通過過濾作用將血液中的酒精排出,隨著尿液排出體外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腎臟并不能分解酒精,只能通過尿液將其排出。長期大量飲酒會對肝臟和腎臟造成損害。酒精性肝病是長期大量飲酒導致的肝臟疾病,可引起脂肪肝、肝炎、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等疾病。同時,酒精也會對腎臟造成損害,引發(fā)腎臟疾病。因此,應該避免長期大量飲酒,以維護身體健康。總之,酒精在肝臟中被分解代謝,并通過腎臟排出體外。
三、如何避免醉酒
避免醉酒的方法有很多,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:
1.控制飲酒速度:慢慢喝,不要一下子喝太多,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分解酒精。
2.多吃菜:在飲酒過程中,多吃一些高蛋白、高脂肪、高纖維、高鹽類的食物,如肉類、雞蛋、豆腐等,這些食物可以減緩酒精的吸收速度,從而減輕醉酒程度。
3.喝水:在飲酒之前或之后,可以喝一些水,增加尿量,加速酒精的排出。
4.避免空腹飲酒:在飲酒之前,先吃一些食物,如面包、面條、水果等,可以減緩酒精的吸收速度,避免醉酒。
5.適度休息:在飲酒過程中,適度休息一下,避免連續(xù)飲酒,給身體一些恢復的時間。
6.避免混合飲酒:不要將不同種類的酒混合飲用,因為不同種類的酒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不同,容易導致醉酒。
7.注意身體狀況:在飲酒之前,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,如患有肝臟疾病、胃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應該避免飲酒或少量飲酒。
總之,避免醉酒需要控制飲酒速度、合理搭配食物、多喝水、避免空腹飲酒、適度休息、避免混合飲酒以及注意身體狀況。通過遵循這些建議,可以更好地享受飲酒的樂趣,同時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。
四、酒后注意事項
我國民眾普遍缺乏酒精代謝酶,酒后臉白是乙醇脫氫酶不足,應當配合香蕉、芒果、蜂蜜等芒果、蜂蜜等含果糖量高的食物可以提高乙醇脫氫酶的工作效率,加速乙醛轉化。
臉紅則是乙醛脫氫酶不足,更要注意飲酒速度,配合上述多吃菜減緩酒精吸收速度,避免“酒精中毒”。
酒后血管擴張,吹風容易受涼,免疫力下降感冒等。酒后要及時穿衣,歸途注意保暖,休息恢復體力。
酒后胰島素升高,血糖下降。洗澡血管擴張容易出現(xiàn)缺血、暈厥,可以在補充糖分、休息后再洗澡,或者洗澡時避免水溫過高或過低,既不要過熱昏厥也不要冷水著涼。
五、酒后如何解酒
解酒是指通過一些方法來緩解或消除飲酒后的不適癥狀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解酒方法:
1.喝水:飲酒后,多喝水可以幫助身體更快地排出酒精,同時緩解口干、口渴等癥狀。
2.飲食清淡:飲酒后,應該選擇清淡的食物,如稀飯、面條、水果等,避免吃油膩、辛辣、堅硬等食物,以免加重身體不適。
3.休息:飲酒后,身體需要休息,可以睡覺或靜坐一段時間,讓身體得到恢復。
4.運動:適當?shù)倪\動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,加速酒精的排出。
5.中藥解酒:一些中藥具有解酒作用,如葛根、菊花、茯苓等,可以泡水飲用或煮湯喝。
6.按摩:按摩太陽穴、百會穴等穴位可以緩解飲酒后的頭痛、頭暈等癥狀。
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方法只是緩解飲酒后的不適癥狀,如果飲酒過量出現(xiàn)嚴重的身體不適,應該及時就醫(yī)。同時,預防醉酒最好的方法還是適量飲酒或避免飲酒。
六、飲酒禁忌藥物
飲酒時不能吃的藥物有很多,主要如下:
1.頭孢類藥物:頭孢類藥物與酒同時服用,會產生雙硫侖樣反應,出現(xiàn)胸悶、氣短、喉頭水腫、口唇紫紺、呼吸困難、心率增快、面部潮紅、頭痛、頭暈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、嗜睡、幻覺、恍惚等癥狀,嚴重者可能發(fā)生過敏性休克,甚至導致死亡。
2.甲硝唑、替硝唑等硝咪唑類藥物:此類藥物與酒同服會產生雙硫侖反應,出現(xiàn)頭痛、頭暈、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等癥狀。
3.解熱鎮(zhèn)痛藥:此類藥物與酒一同使用可能造成胃黏膜的進一步損傷,出現(xiàn)上腹飽脹不適、腹痛、惡心、嘔吐等癥狀,嚴重時可能出現(xiàn)消化道出血,甚至引起消化道潰瘍或出血。
4.降壓藥:酒精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,如果在飲酒后服用降壓藥,會使血壓下降過快,產生暈厥和摔倒等危險。
5.鎮(zhèn)靜催眠藥:酒精能夠加速某些鎮(zhèn)靜催眠藥物的分解代謝,降低藥物療效。
6.抗癲癇藥:酒精能夠降低抗癲癇藥物的療效,甚至誘發(fā)癲癇發(fā)作。
7.口服抗凝藥:酒精能夠抑制抗凝藥物的代謝,增強抗凝作用,引發(fā)出血風險。
8.降糖藥:酒精能夠刺激胰島素的分泌,如果在飲酒后服用降糖藥,可能導致低血糖反應。
9.抗酸藥和胃黏膜保護劑:酒精能夠影響藥物的療效,加重胃黏膜的損傷。
10.利尿藥:酒精能夠加速利尿藥的代謝和排泄,降低藥物的療效。
總之,在飲酒期間,應該避免服用上述藥物,以免引起身體不適或嚴重。
七、飲酒出行禁忌
根據(jù)我國的酒駕法規(guī),駕駛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/100ml,小于80mg/100ml的駕駛行為屬于酒后駕車,如果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/100ml,則屬于醉酒駕車。對于酒后駕車,根據(jù)不同情況可能會處以暫扣駕駛證、吊銷駕駛證、罰款、拘留等處罰措施;對于醉酒駕車,則會被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,吊銷駕駛證,依法追究刑事責任,并且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駕駛證。另外,根據(jù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九十一條規(guī)定,飲酒后駕駛機動車的,處暫扣六個月機動車駕駛證,并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;醉酒駕駛機動車的,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,吊銷機動車駕駛證,依法追究刑事責任,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。對于營運機動車駕駛員來說,酒后駕車和醉酒駕車的處罰更加嚴厲,除了吊銷駕駛證和追究刑事責任外,還可能面臨更長時間的禁駕和更為嚴重的處罰。
酒駕法規(guī)是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,廣大駕駛員應該嚴格遵守相關規(guī)定,做到飲酒不開車、開車不飲酒,共同營造安全、和諧的道路交通環(huán)境。